英德學宮之會英書院——百年老照片之957——義舉祠
原照說明:寺廟內部
其實這是英德學宮之一,會英書院的正殿——義舉祠。
英德學宮于歷代多次遷建,直至清嘉慶十九年(1814)才奠定“學宮”這里(現漁業隊和新一小)。學宮原分為三部分:中間是大成殿(現新一小),南邊是近圣書齋(現附城漁業隊),北邊是會英書院(新一小)。會英書院為明嘉靖三十四年(1555)知縣諶廷詔創建;
會英書院的正殿是“義舉祠”;
近圣書齋:前身是湞江書院,正殿是“四賢祠”,康熙三十四年(1695)知縣田從典改為“近圣書齋”。1960年原附城公社調換到此,將四賢祠加建了木板樓,但保持了原來的“四賢祠”廳堂,這也是到目前為止英德學宮唯一剩下的古建筑。附城公社遷去帽子峰西邊山腳后,這里成了附城漁業隊。因為修建防洪堤,拆掉了這棟古建筑的大門部分,80年代以來,里面住戶的不斷改建,近圣書齋(湞江書院)只剩下了中間兩進的中間部分,也就是原來的“四賢祠”廳堂。百年老照片的義舉祠,其建筑樣式與建筑風格同“四賢祠”一模一樣,兩棟建筑的區別,只是廊柱的石墩有所不同,義舉祠的是方形,四賢祠的是圓形。
義舉祠在50年代中期后,左邊廊坊改建為教室,右邊改建為教師宿舍兼辦公室,一直到1964年,義舉祠正殿還在,只是沒有了香火和“金身”。義舉祠背后的天井處,還有一棵老龍眼樹,樹下一座古鐘,樹上吊一根鋼軌作敲鐘。義舉祠及前后建筑,80年代初拆除,改建為教工宿舍樓,新一小重建時,清拆辟為廣場。
義舉祠正殿地址在新一小操場升旗處。
957.jpg (126.11 KB)
2024-7-20 10:13